安纺总厂的建设动议缘于1953年全国政协会议,谈到了在内地投资建厂,发展内地的纺织工业,以实际行动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事情。
国家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最终同意在合肥建一座大型纺织厂。
如今在提到安纺这样的工厂,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对此的印象大概就是路内拍摄《少年巴比伦》的样子,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是工厂崛起的时代, 发动机的轰鸣声、破旧的厂房、拔地而起的大烟囱……那个时代的人们以“工人”的身份为荣。
时代变革不息,曾经那个推动安徽省纺织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安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已经建起各种现代建筑的和平路上仍然保留着安纺的老厂房,它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一段历史的见证,抚慰着无数老安纺人的心。
下一站,安纺总厂……
安纺很好找,3路公交车坐到车底站,就是安纺。南陵路到东二环这一段的和平路,全长差不多1公里,不管是衣食住行,只要是想要买的东西这里都能找到。
这里还保留着老合肥的建筑,层层叠叠的手扶楼梯裹挟着市井味扶摇直上,生锈的铁栏杆早就斑驳不堪了,还是那几十家原住民。
过去
说到东门,说到安纺,纺织厂、印染厂、合钢......这都是七八十年代合肥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 原招待所旧址
现在的大头鞋业(原本的招待所),对面有一棵石榴树,那里是我童年从小玩到大的地方,石榴树往南有一家小吃店(牛肉粉丝,炒饭炒面之类的),店主是一个老奶奶(和我妈认识),每次去都会给我多加一些牛肉。
小吃店向东,有一家租书店,绿色铁皮棚子,店主是我同学的妈妈。七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童年的各种漫画,最美好的记忆。租书店边上胡氏的淮南牛肉汤,现在也因为拆迁搬到华源国际城。
▲和平路
小时候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卖酒酿的大叔“一把火”,每次骑着三轮车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在纺织一村和二村的路上不停的叫卖,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跑回家叫妈妈带着搪瓷缸去买酒酿,老板也因为我老缠着他而多给一点酒酿的汤。
后来听说是出了什么事情去世了,就再也没有吃过他的酒酿,这条路上也没人再唱“冬天里的一把火”。
▲广玉兰歌舞厅
很多年前广玉兰歌舞厅是这附近的时尚潮人聚集地,不知道多少人在这里挥发过燥热的荷尔蒙,当年我爸妈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后来就有了我。
▲原忘不了游戏机室
安纺最出名的游戏机室“忘不了”,培养了一大群《拳皇》《和三国战纪》的高手。小时候每次去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家人发现,但是一玩起游戏,害怕的心情瞬间飞到九霄云外。
茂林路原本是不通车的,一路上都是各种小贩。从和平路进入茂林路,最前面是卖水果的,接着是书报摊,然后到蔬菜摊。蔬菜摊的两边是调味品店,再往南是卖禽类的,最后面是水产。印象中最深刻的菜市场中间的一家早点铺,鸡丝粥和鸭血汤,现在再也喝不到了。
▲茂林路
随着道路改造和房屋拆迁,菜市场已经重新搬迁到了路口的农贸市场,不说多好,至少现在也是有模有样的。
现在
现在的安纺美食,包含龙虾、烧烤、凉皮米线、馄饨水饺、卤菜烤鸭、拉面粉丝、蛋糕店、小饭馆、炸鸡、粽子、牛肉酱......
只要你能想到的安纺基本上都能买的到,唯一遗憾的就是缺一个大型超市,华联超市被拆掉了之后安纺就没了shoppingmall。
▲春卷皮,名副其实的路口第一家店,一个小炉子,一个铁盘,一团面,一把铲子,就是全部的营生工具。我问和我一同前往的女生这是做什么的?她摇着头说不知道。
▲程记龙虾,就我印象中这家龙虾店10年左右,夏天的时候都是开车来安纺吃龙虾的,搞的附近居民没地方停车。这个都不算什么,清晰的记得有一辆白色的兰博基尼车主来安纺吃龙虾。
▲二宝红烧牛肉面,小瞿饭店边上,老板是个很热心的人,面条是手工现做的,还有炒饭炒面卖。原来开在西边一点,现做搬到东边来了。
▲晓阳粽子,早上出摊,蛋黄肉的,肉的,白米的,赤豆的,各种各样的都有,端午前的时候最忙了,还有人专门上门到家里去买粽子。赤豆糊,从小喝到大,从一块钱到现在的两块五。早餐一个粽子一杯赤豆糊吃的不要太开心~
▲苑萍饭店,算得上是安纺生意最好的小饭店,脆皮乳鸽,白斩鸡,都是我的最爱。
▲福建千里香馄饨,福建人开的馄饨店(之前在上海开店),主打千里香小馄饨,上海大馄饨,自制千里香的香油。安纺有很多老人家是那时候从上海支援合肥建设来的,现在就定居在合肥,大馄饨店里的很多老人都是因为上海味道而选择这家店的。
▲麦德旺牛肉拉面,老板总是在做拉面要不然就是在忙着炒饭,生意都交给老板娘来照顾。我妈最喜欢他们家砂锅粉丝,每次都点小份的粉丝,用大号的砂锅装着吃。你要问为什么?那是因为他家的汤好,而且汤多粉丝不容易糊。
▲好多年早餐,我在前文中提到的早点铺,早晚都营业。早上卖稀饭豆浆辣糊汤锅贴之类常见的早点,晚上会卖韭菜饼、豆腐饼、米饺之类的主食,也确实好多年了。
▲马老大烧烤,掐指算一算也有差不多20个年头了,我也在外面也吃过其他家的烧烤,最爱的还是他们家。20串五花肉、20串脆骨、2个鸡翅、一份烤土豆、一份烤金针菇、一条烤鱼,这些是我的常点菜品(2—3个人量)。
ps:最早他家的环境还要差,店门口就是垃圾桶。就算环境如此恶劣,还是挡不住吃货的前往。最早还卖烤羊排,10块还是20块钱一份,孜然外皮是酥脆的,买一份回家我能吃两碗饭。
▲鸡蛋灌饼,一对夫妻开的小摊子,摆在马老大烧烤的边上。总是卖完饼子就回去,去的迟了还真的就吃不上了。
▲老纪牛杂,锅底里面的豆腐我就不多说了,好吃还是红汤的,他家的锅底里面有放人参枸杞。最舒服的还是夏天坐在外面的平台上,看着楼下来往的车流,自己在二楼抽空偷闲的吃个牛杂火锅。
ps:最早开在3路车底站曙光影院站牌边上,红色的大棚支起来的摊子,后来生意做的大了,换到了肥东路路口。
▲安纺幼儿园,原安纺幼儿园,小时候就在这里上幼儿园。班主任是和我一个大院的,对我特别照顾。中午其他小朋友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在楼下玩滑滑梯,后来这个滑滑梯也随着时间消失了
将来
将来是未知的,安纺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型商圈、公园、写字楼,但是每个在这里生长的人都会记住他最原始的模样,老纪家的牛杂总是满满一盆,马老大昨晚四点多次啊收摊,上周五去苑萍饭店没吃到白斩鸡,下次要去早点。。。
生活在安纺,最大的感觉还是方便、亲切,都是熟悉的人和事情,不知不觉上班工作7年了,不在安纺的日子也越来越长,每天忙碌的工作让我这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没时间注意到安纺的变换。
有时候下楼买东西忘记带钱包和他们说一声打个招呼,老板一边摆手一边说:“没事,没事,都家门口的,下次来的时候再给哦!”
在合肥,在安纺,在街坊邻里,看见不一样的烟火。
“下一站,安纺总厂……”
本文来自:吃喝合肥
今日审稿:大碗合肥新媒体